〈楊逵文學館〉
依據新化文史工作者康文榮老師的資料蒐集,新化自清末至今出的文學家,除了楊逵之外還包含了:
1. 王則修:跨越清朝、日據、以及國民黨政府三個時代的古文學家,光詩的作品就有一千多首。曾在清水寺後方民權路邊的王厝設塾「三槐堂」,可惜現在已經不存在了。
現在剩下的是王則修孫女王美惠女士的住所,裡面蒐藏王則修寫的族譜、畫像等。
清水寺裡的對聯也是出於王則修
而這條民權路王厝往北一點,則有王則修學生康有智先生的老家,康家古厝。康有智的父親康寬,當時因家距王厝不遠,因此將四個兒子都送到王則修那裡學漢學。康有智先生說他四兄弟的名字都是王則修取的。
現齡已80的康有智先生在康家古厝前
康寬先生所建之康家古厝,正廳門上有磚造書法字「寬裕」
在康家古厝前方,則為王則修另一位學生林鬧橫的家,林鬧橫亦加入以王則修為首的「虎溪吟社」。
林鬧橫故居之林家古厝
2. 許正平
同在民權路上生活的,相隔近百年還有新生代作家許正平。
許正平從小生活在民權路上,國小就讀大新國小,許多的文章都以新化小鎮為背景,如〈中正老街〉、〈夢行小鎮〉、〈客運站〉等....近期亦將出版小鎮地誌《在地》。
許正平老師在其民權路老家前介紹
3.李勤岸
從民權街再往北延伸的太平街,則有當代台語文學家李勤岸的老家。
4.張春榮
而往南的中正老街則有文學評論家張春榮的故居。
這些地方串連起來,確實可以與楊逵文學路進一步結合,打造新化成為一個文學小鎮。
除了文學之路外,新化老街等古建築,也是新化人的驕傲,中正路上北從太子宮旁的倪公碑、街役場、觀音亭、鍾家古厝,到新化老街、鍾家古厝、直到武德殿一氣呵成。結合文學、文化與歷史,全都濃縮在新化這地方。您,認識新化了嗎?
蘇家古厝大門
蘇家古厝正廳上方字匾
蘇家古厝正廳內部
武德殿內部
武德殿外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