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4月25日 星期一

100春季班公民素養週報導-打造我們的社區創意文化

為推動新化地區觀光文史以及產業文化,
社大特地邀請到台灣首府大學文化創意產業學位學程的張怡棻老師前來帶領課程。



張老師說她對新化也有特殊的情感,因為外婆就住在新化,小時候常來新化找外婆玩。



張老師還很有趣地帶了破冰遊戲,讓大家可以有機會激發一些想法。

大家要先用白紙,把自己的臉畫下來,然後再拿這個自畫像與另一個新朋友互相介紹!



文書處理課程的何永和老師恰巧與陳志恆伯伯一組!


鄭國基大哥在介紹時,也不忘推廣他們家的「成功醬油」。
預計醬油產業將是新化區的第四大產業(地瓜、鳳梨、竹筍、醬油)。
成功醬油是鄭大哥的爸爸所創,現在由弟弟傳承,而東成醬油則是鄭大哥的叔叔在經營。

    在大家彼此介紹認識之時,張老師要求介紹的內容要包含對於新化區的特色介紹,以及對於新化區觀光或產業發展遇到的瓶頸。大家提出了許多的建議,顯見大家對於新化區的發展還是有所想法的喔!

    自我介紹之後,張老師讓學員們分組討論,針對各組想要推動的社區營造內涵提出「八月計畫」,讓大家天馬行空,集思廣益!


學員們認真的討論。


何永和老師這一組,提出了讓鬥蟋蟀成為國際比賽的構想!


這一組的學員以農特產為主軸。

    先是找出特色的農產品,並設計產品的特色包裝。接著尋找廠商贊助,並透過廣告,或是電視劇、電影場景的置入性行銷推廣。最後舉辦農產試吃或義賣大會,打響知名度。同時可以發放與販售紀念品與周邊商品。

    張老師想起她帶學生到後壁區時,對於當地要推動的黑糖產品,就有設計成當地三合院的包裝方式。因此,若新化發展農產特色時,也可以結合當地特殊建築造型,例如地瓜產品的包裝可以設計成老街店面的樣子,同時推出不同店家的包裝,這也可能成為一個創意特色!

    另外,還以一組同學想透過中小學的教育,利用皮影戲、布袋戲方式呈現新化的歷史故事、文化特色。或是帶小朋友進行田野訪查。也可以舉辦小朋友的創意劇本比賽,來介紹如楊逵等新化名人的故事,同時也可以有彩繪楊逵公仔活動等等。


    這一天的課程,除了參與的學員都熱切參與討論之外,還甚至讓兩位自國小畢業後就未再碰面的老同學相認!目前在左鎮澄山社區發展協會任總幹事的王明正大哥在鄭國基大哥介紹時認出他來,就在課堂上大叫:「鄭國基!你還認得我嗎?」頓時教室裡充滿驚嘆與笑聲!的確,新化社大讓很多年輕出外工作打拼的新化人在退休或轉回故鄉時,除了有學習的空間之外,還能有如此的驚喜呢!!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